高校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,被人们赞美为“求知圣殿”。然而,同人类社会一样,学习和生活在“象牙之塔”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会面对各种危险。今天就浅谈一下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,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财产安全防范认识,掌握财产安全防范知识,加强自我安全保护,共同维护和营造学校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。
两种损害大学生财产权益的主要形式:
(一) 大学盗窃案件
1.主要特征:
(1)时间上的选择性。作案人为了减少违法犯罪风险,在作案时间上往往做出了充分的考虑,因而其作案时间大多在作案地点无人的空隙实施盗窃。
(2)目标上的准确性。高校盗窃案件中,作案人的盗窃目标比较准确。由于大家每天都生活、学习在同一个空间,加上同学间互不存在戒备心理,东西随便放置,贵重物品放在柜子里也不上锁,使得作案分子盗窃时极易得手。
(3)作案上的连续性。“首战告捷”以后,作案分子往往产生侥幸心理,加之报案的滞后和破案的延迟,作案分子极易屡屡作案而形成一定的连续性。
(4)手段上的多样性。盗窃分子往往针对不同环境和地点,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作案手段,以获得更大的利益。
2. 防范措施:
(1)居安思危,提高自我防范意识。一般防盗的基本方法是人防、物防和技防。
(2)遵守纪律,落实学校安全规定。学校有关部门都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大家的日常行为,我们不能为了个人的一时之便,置学校纪律于不顾,违反规定。
(3)提高修养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给盗窃作案分子提供了机会,我们要低调处事,谨慎交友。
(二)大学诈骗案件
1. 主要特征:
(1)手段上的智能性。诈骗分子在高校作案行骗时,一般都是利用丰富的知识、技能经验,经过精心的策划,设置诱饵,使受骗者落入圈套。常常使用科技性高,迷惑性强的手法提高诱骗效果。
(2)方式上的多样性。高校诈骗案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。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。
(3)目标上的选择性。作案人常选择求人帮忙,轻率行事的;疏于防范,感情用事的;贪图便宜,财迷心窍的;思想单纯,防范较差的;贪图虚荣,遇事不够理智的;贪小便宜,急功近利的。
2. 防范措施:
(1)保持健康心态,树立防骗意识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,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,善于辨别真假,对自己要洁身自好,严格要求。
(2)克服主观感觉,避免以貌取人。作为大学生,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尺度,克服一些主观上的心理感觉,避免以貌取人。
(文/蒿玉鹏、刘岩、曲永鑫、张凯戈)
作者:考评部 编辑:秘书处